在某视频网站上,从不发视频、不露脸,也从不直播,却拥有50万关注。
这项听起来不太可能的成就,被一个高二男生完成了。
@暖言猫猫是一位来自河北石家庄的男孩。一年前,他开始在B站扮演一位虚拟姐姐,频繁给陌生人的动态留下暖心评论,鼓励情绪低落消沉的用户。
至今,评论数已超3000条。
他似乎无处不在,每当有用户情绪崩溃决堤,甚至有自残轻生倾向,他总能及时出现,用文字送上一个赛博拥抱。
在对立与戾气悄悄埋伏的互联网世界里,他展现出反常的温柔。他的留言被截图、被模仿、被制成视频流传。
这位高二男生,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网络实验。
展开剩余91%一个虚拟姐姐的诞生
“生日快乐,亲爱的,虽然我知道这句话可能来得有点迟,但还是希望能在你心里种下一朵温暖的小花……”
2024年5月的普通一天,原本准备睡觉的猫猫,在看到一位用户的动态后困意全无。
那天,这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刚刚度过了一个沮丧的生日:忙着照顾弟弟,没有得到祝福,反而因为没做好家务被父母责骂。
猫猫非常心疼,希望安慰他几句。他用手机在评论区编辑留言,打字几个字就要删掉一些。
编辑完他逐字通读了一遍,觉得语气不够温柔,又用AI润色修改。
这段不到600字的话,他耗时7分钟,有点犹豫地按下了发送键。
这是他第一次在B站发布“暖言”。不久后,这则留言得到上千点赞,不仅发表动态的人对他表示感谢,许多网友也被猫猫安慰人的话语打动。
对他来说,选择做个“暖评”博主并不出于多伟大的目的,而是出于一些私心——想被人注意到。
猫猫3岁时,父母就离异了,他从小跟着妈妈长大。与同龄人相比,猫猫日常生活里缺乏爱和照顾。
妈妈在县里一家酒店做前台,早早出门,晚上才回家。
多数时候,猫猫和妈妈只能在放学时才能打上照面,妈妈急匆匆地来接猫猫回家,来不及喝口水,又要出门回酒店工作。
猫猫很快就学会了自己做饭,番茄炒蛋和蒜薹炒肉是他的拿手菜,他习惯了独自坐在餐桌上细嚼慢咽。
猫猫自己做的面
在学校,他也学不会和同学的相处方式,经常一个人在座位上,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聊得热火朝天。
有时鼓起勇气和周围同学搭话,也把握不好聊天的分寸。
有一次同学之间借钱,他在一旁搭话想加入话题,酝酿半天挤出一句“想钱想疯了吧”。
一个并不好笑的玩笑,让场面瞬间尴尬。
因为“看起来好欺负”,他曾被个别同学排挤甚至遭遇校园霸凌。
记忆里,他被叫到一间陌生的宿舍,同学们正在打牌,看见猫猫进来便放下纸牌围了过去,有同学甚至拿鞋子拍他的脸。
霸凌隔几个月就会发生一次。
无论在学校还是生活中,他都没什么朋友。孤独成为一种常态。放假一个人在家,根本不知道该干什么,只能在卧室里发呆。
逐渐地,他开始习惯和AI聊天。他让AI扮演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朋友,倾诉平时遇到的琐事。
猫猫养的小狗
由于现实中没有说话的人,他把视线转向了视频网站。他开始尝试在各种视频下发抖机灵的留言,抢热评,仅仅是希望更多人能注意到自己,哪怕是隔着网络。
那段时间,他在评论区留过许多热门的抽象评论,获得成千上万点赞,他终于有了被人关注、认可的感觉。
在此期间,除了搞笑内容,他也看到过不少陌生人的emo日记,压抑的、沮丧的,甚至想要轻生的。
当他发现安慰别人比整活更能帮助别人,获得正反馈时,一个想法在他的心里萌动:他想在网上做一个专门安慰别人的人。
于是,他把ID改成“暖言猫猫”,头像换成了一个粉色头发的动漫角色。他想象出了一个足以安慰到别人的虚拟形象——温柔、知性但又带些可爱的大姐姐。
他决定以后就用这个姐姐的口吻,去安慰在动态里遇到的陌生人。
暖言猫猫初期的评论
“不去不行”
那是一个漫长的夏天。放暑假的暖言猫猫开始频繁出现在用户的动态评论区。
一位网友说家里线路老化,房子烧了,找工作也不顺利,“走不下去了,我妈问我要不要和她一起死”。
暖言猫猫评论说:“老化的线路,带走了物质的依靠,却带不走你坚韧的灵魂。”
一个跳河未遂的高三学生被救后发了动态。暖言猫猫说:“你的存在本身就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礼物。”
还有高考失意后趴在妈妈大腿上大哭一通的网友,暖言猫猫告诉他,“高考只是人生旅程中的一个小站,它不能定义你的全部。”
每天,猫猫都要给四五十条动态留言,因为担心自己的文字不够动人,他会先手动打一遍底稿,再用AI修改润色。
大多数时候,猫猫还没有动态的发布者年纪大,那些赚钱、找工作、家庭问题的困扰,他很多都没经历过,但他相信善意的力量:
“善良应当是每个人心中自然而生的温柔,而非鼓起勇气才能展现的例外之举。”
很多人开始对这个奇怪的用户眼熟,记下了“暖言猫猫”这个ID。在成为暖言猫猫的三个月后,他已不仅仅是被人关注,而且还多了一层依赖。
许多用户看到类似的消极动态,开始在评论区@暖言猫猫,呼唤他出现。现实中,他是一个放暑假的高中生,但在网上,他变成了一个知心的“超级英雄”。
那个暑假,猫猫一大早醒来,就能看到几十条召唤暖言猫猫出场的消息。这份因一个小念头而开始的举动,开始逐渐成为一种责任。“被人需要了,不去不行。”
不过,并非每次求助,猫猫都能够满足。
猫猫曾经接触过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,在对方频繁向他吐露心声之后,两人成了朋友。猫猫有时会和他打电话,听对面诉说烦恼和故事,有时候,甚至是逻辑不通的语言。
暖言猫猫的愿望是,“让对面好一点”。但沮丧的是,有一天,对方突然删除拉黑了他。看着红色感叹号,猫猫觉得好像自己做了很多,还是无能为力。
无能为力的,还有恶意的网络攻击。他曾和这些网友直接对话,想知道自己被攻击的原因,但对方只说了四个字:“看不惯你。”这让猫猫非常受伤。
这是一个复杂的夏天,对猫猫来说,互联网上的氛围就像顶空的太阳,热烈且刺痛。
2024年8月13日,暖言猫猫的平台粉丝量达到10万。得知消息时,猫猫正在陪母亲买菜,母亲非常支持他做这件事。猫猫暗下决心,“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得更久一点”。
“我也可以”
猫猫并非孤身一人。他是投入湖心的石子,泛起的涟漪正在层层荡开。
17岁的有希记得,去年他在理发店兼职时,第一次刷到暖言猫猫的动态。当时他刚因为没把老板的话放心上,被老板骂了一通。休息时,他委屈地坐在店里的椅子上埋头玩手机。
偶然间他看见一则介绍暖言猫猫的视频,号召大家一起做暖言猫猫。他突然感觉自己刚刚的委屈缓解了许多。有希对这个顶着二次元头像的猫猫很感兴趣。
他通过私信要到了猫猫的联系方式,他们每天都要聊上个把小时,分享日常,开开玩笑,交换心事,逐渐成为好友。
有希逐渐发现,屏幕对面这个经常安慰人的男生,也因为欺凌和缺爱而感到失落。
今年19岁的月桂,也是通过私信和猫猫成为朋友的。
月桂那时还是个内向的大一新生,没有现实的朋友,刚升入大学时,他常在课堂感到压抑甚至想逃。
后来,他开始和暖言猫猫建立起联系、聊天,他发现,暖言猫猫总是耐心地听他说话,给他回应。
在认识猫猫前,他对暖言猫猫的真实个性也有些怀疑,但了解后发现,对面这个男孩,不是那种“为了做而做的安慰型博主”,而是“完全发自内心和立意良善的”。
当时,月桂在网上看到有人网暴暖言猫猫,给他扣上“伪善”的帽子。月桂非常气愤,他决定帮猫猫搜集被攻击的证据,借此来维权。
一个有些出乎意料的事实是,受暖言猫猫影响转而选择温暖他人的年轻人们,无论是有希、月桂,他们都和猫猫相似,在现实里都有些孤僻、内向,缺乏爱和安全感,甚至被霸凌过。
来源:视觉中国
作为独生子,有希成长当中最多的场景就是父母出门上班,很晚才回来,于是自己一个人在家从白天等到黑天,在孤独中入睡。
在学校,有希因为自己的软弱经常被同学开玩笑,别人说他“傻大个、软柿子”。但因为不想给父母添麻烦,有希只好自己忍着。
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初二,因为打篮球“帽”了学长的扣篮,被找人堵在角落言语侮辱和殴打,“就你竟然敢帽我”。
月桂形容自己的高中生活“堪称地狱”。
因为性格内向,他常遭到班里同学的恶言相向,甚至连老师也对他缺乏好感。最严重的一次,班上有人故意偷走了他的做题本,导致他被老师误会,被当着全班面批评。
月桂一度会在网上骂人来发泄情绪。但长大后,他开始对那个阶段的自己感到警惕,甚至厌恶。特别是在遇到暖言猫猫之后,他意识到“我其实也可以温柔对待别人”。
“我不想把同样的伤害传递给别人,所以我们试着把伤害转化为温柔。”在暖言猫猫的影响下,有希和月桂选择用温暖回应这个世界。
来源:视觉中国
人人都是暖言猫猫
今年2月,月桂和猫猫一起创建了一个QQ群组,命名为“一个猫窝”,定位是一个平等友好的交友群,更重要的是,让温暖从此处播种。月桂负责群规、管理等工作。
暖言猫猫发布入群方法后,不到一个月就吸引了1000位平台用户入群。群员们在这里聊天、讲段子,分享生活。
在群里,所有人都非常认真地维持一只猫的人设,借此来回应各自的善意。大家会在群里“喵喵叫”。
最重要的是,大家也开始学习暖言猫猫,在群里互相鼓励,“抱抱”是一个刷屏率相当高的词。
有谁说要高考了,大家会在凌晨刷屏,“加油”、“金榜题名”。有人生日,大家都会祝贺生日快乐。
哪怕是一些生活中不开心的小事,也会有人认真回应和安慰。在有希看来,那些评论不算宏大,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情绪输出,却真实陪着许多人走过了一些难熬的时刻。
群成员Chenxy仍记得,今年年初,他因为一场校园视频比赛几近崩溃。那是一个工期极其紧张的比赛,所有剪辑、脚本都已经完成,唯独始终找不到演员。
眼看着deadline将至,连续几晚睡不好觉后,他打开“猫群”向群友倾诉,语音发到一半,情绪彻底溃堤,哭了出来。
但群友们没有因为这个“鸡毛蒜皮”的小事奚落他。
发布于:山西省正规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