隋朝末年,天下大乱,各地起义风起云涌。在这动荡的年代里,无数英雄豪杰揭竿而起,有的为报私仇,有的为成就霸业。其中,发生在河南豫北的瓦岗寨起义最为人熟知。起义领袖翟让原本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官吏,而李密则是四处漂泊的隋朝逃兵。两人联手在中原地区打出一片天地,声势一度如日中天。可惜好景不长,这支起义军最终走向衰落,被新兴的唐朝吞并。当瓦岗军分崩离析之际,那些曾经的追随者纷纷离去,唯独王伯当始终不离不弃地守护在李密身边。正是这份赤胆忠心,让王伯当成为这段历史中最值得铭记的真英雄。
翟让本是隋朝东郡的一个小县吏,因蒙冤入狱,幸得狱卒暗中相助才逃出生天。历经艰险后,他来到河南豫北的瓦岗山,在此招兵买马,举起义旗。起初,他的队伍只有三四十人,大多是些亡命之徒和山野草寇。为了维持军需,他们不得不靠劫掠过往商队为生。翟让虽然被迫参与其中,但每次行动后都会心生愧疚。正是这份仁义之心,让这些草莽之徒心甘情愿追随左右。当时隋朝内忧外患,朝廷对这样的小股起义军并不重视,往往只派几千士兵草草应付。加上隋末土地兼并严重,民不聊生,瓦岗军反而成了百姓的避难所,声望与日俱增。即便隋炀帝多次派大将张须陀前来围剿,都被瓦岗军击退。随着隋朝统治的瓦解,瓦岗军的势力愈发壮大。
展开剩余63%公元614年寒冬,瓦岗军遭遇重创之际,一个叫李密的逃兵前来投奔。此人机敏过人,很快就获得翟让的信任,甚至被授予调兵虎符。李密善于审时度势,每次遇险都能全身而退。在见识到翟让过于仁慈的性格后,他渐渐萌生取而代之的野心。他暗中联合谋士贾雄等人,鼓吹应该进军关中,建立王业。贾雄利用占卜之术,声称天命已改,劝说翟让让位。忠厚的翟让不疑有诈,最终惨遭背叛。李密设计杀害翟让及其亲信,自立为魏公,并招揽了王伯当等豪杰,正式掌控了瓦岗军。年仅三十的翟让,就这样带着未竟的理想黯然离场。
掌权后的李密一改翟让的仁政作风,开始横征暴敛扩充军备。他广纳豪杰,四处征粮征税,很快将瓦岗军发展到十余万人,成为隋末最具实力的起义军。当宇文化及弑君篡位的消息传来时,李密不屑一顾,率军攻占洛阳,将宇文化及处以极刑。然而好景不长,由于树敌过多,瓦岗军最终丢失洛阳,节节败退,不得不向唐朝投降。在这段兴衰历程中,王伯当始终忠心耿耿地追随李密。他原是翟让的爱将,本可趁乱自立,却选择效忠新主。无论是邙山之战还是洛阳之役,王伯当都立下汗马功劳,被李密封为右仆射,成为最得力的臂膀。
公元617年,李密自称魏公起兵反唐,但大势已去。619年,在桃林县被唐军围困时,王伯当为保护李密突围,身中数箭仍奋力杀敌。最终两人双双战死,但王伯当的忠勇之举,为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谱写了最动人的终章。瓦岗军虽如昙花一现,但王伯当用生命诠释的忠诚,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之上。
发布于:天津市正规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