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神木老城区核心板块,麟州街道既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,也焕发着新时代的活力。从高空俯瞰,这里既有古色古香的老城街巷,也有烟火气十足的现代社区,呈现出一幅“古今相映、宜居宜业”的和谐画卷。神木市融媒体中心大型全媒体新闻航拍报道《飞阅神木》,今天带您飞阅麟州街道,感受市井街巷的烟火温情和新旧共生的独特魅力。
当镜头掠过这68.3平方公里的土地,最深刻的印记莫过于时光雕琢的文脉。凯歌楼檐角的飞翘划破天际,仿佛还在呼应着千年前的金戈铁马;檐端悬挂的铜铃,仍在诉说着杨家将戍边的传奇。斑驳的城墙镌刻着岁月的纹路,每一块砖石都沉淀着麟州故地的沧桑与荣光,从北宋的边防重镇到今日的文化地标,古城墙围合的不仅是一方天地,更是一段从未断裂的文明记忆。
古城的街巷深处,非遗保留着历史的鲜明烙印——神木说书艺人端坐八仙桌前,三弦一弹便把古今故事唱得活灵活现;神木剪纸的红纸上,剪刀游走间剪出花鸟鱼虫与时代新景;手工地毯的经纬里,织进了大漠风沙的粗犷与黄土高原的厚重;铜器锻打的叮当声里,藏着老手艺人对火候的精准把控;银器錾刻的纹路间,凝结着对生活的细腻巧思;柳编师傅指尖翻飞,将柔韧枝条幻化成实用与美感兼具的器物。这些流淌在指尖、回荡在街巷的技艺,让沉睡的历史有了温度。
这片土地自古便是人杰地灵之处,红色基因深深扎根、代代相传。神府革命纪念馆里,泛黄的文献、斑驳的枪械,静静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里的赤诚与坚守;名人故居的青砖黛瓦间,仿佛仍能听见先辈们为国为民的铿锵誓言。古城的文脉,就在这传统与红色的交织中,在传承与铭记里生生不息。
当古城的晨钟唤醒街巷,麟州街道的商业脉络便已涌动起不息的活力。东兴街的霓虹与古城巷的灯笼交相辉映,恒生国际的现代商场与钟楼洞的老字号商铺相映成趣。
东兴街曾是神木最早的主干道,在90年代全长仅5公里,道路两旁饭店林立、商铺云集,被誉为“陕北第一街”。而今随着城市的发展,两旁的饭店、商铺虽几经更迭,却更加繁华。
作为神木最早形成的商业核心区,这里聚集着4000余家商户,北关、王庄、水龙三大机电建材市场,以专业集聚的势能夯实发展根基,从清晨农贸市场的吆喝声到深夜小吃街的烟火气,让“逛麟州”成为神木人最熟悉的生活节奏。而这繁荣背后,更有村集体经济自主经营的坚实支撑,让商铺有了主心骨、村民钱袋更鼓,让商业红火真正接了地气、暖了民心。
当商脉与文脉相遇,滋味便愈发悠长。神木老席的醇厚、粉糊糊的温热、手工绿豆粉的爽滑、羊杂碎的鲜香,还有油炸糕的软糯香甜、干酪的焦香松软、炖羊肉的浓醇入味……这些浸润着乡土记忆的特色美食,在商圈与市井间流转,让往来食客在唇齿间品味麟州的烟火故事。商脉通达处,是流转的财富;市井繁华里,是沸腾的生活,二者交织成篇,正是麟州街道最生动的发展注脚。
当生活的温度融入城市的肌理,幸福便有了最鲜活的诠释。在麟州街道,“家园”二字被赋予了更温暖的内涵——清晨的阳光里,老人们在日间照料中心闲话家常,在互助幸福院里互助相伴,晚年生活满是稳稳的幸福;斑驳的楼栋换上新颜,坑洼的路面变得平整,日子在悄然焕新中愈发舒心。
老人有陪伴,家园有新貌,生活有乐趣,办事不跑腿……这就是麟州街道居民的日常。这些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幸福,正是“家园焕新”最真切的模样。
广场上,太极招式行云流水,文明实践所里,读书声、欢笑声此起彼伏,邻里相聚的时光总带着蓬勃的朝气。更让人安心的是,下楼买菜、取快递、看小病,步行十五分钟内都能办妥,便利就藏在街头巷尾的烟火里。这里的每一处改变,都藏着对生活的用心,让“家园”不仅是居住的地方,更是装满温暖与欢乐的港湾。
从凯歌楼的铜铃到商圈的霓虹,从陕北说书的三弦到广场舞的节拍,麟州街道的神奇之处,正在于它从不是历史的“标本”,而是鲜活生长的生命体。在这里,千年文脉是根基,现代繁华是枝叶,民生幸福是果实——古城墙守护着记忆,新家园滋养着生活,古今共生的密码,就藏在每个麟州人踏实的脚步里。
文/贺伟
正规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