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车主花25万买极氪001后,在东三环超充站10分钟跑了500公里,背后这套800V技术让特斯拉老板马斯克也坐不住了
上周末在东三环的超充站,亲眼看到一台极氪001从电量告急到满血复活,整个过程11分钟。车主是个哥们儿,刚从天津开回来,一路120的时速,到了北京就剩10%的电。我当时还想,这下得等半天了吧。结果人家插上充电枪,去便利店买了瓶水,回来就80%了。
这场面让我想起当年第一次见iPhone的感觉。你说它只是个手机吧,但那种流畅度就是不一样。800V这玩意儿,给我的感觉差不多。
从吸管到消防栓的跨越
以前开电动车最怕什么?跑长途。不是怕没电,是怕充电慢。400V那套东西,就像用吸管往游泳池灌水,着急也没用。
800V平台换了个思路。电压翻倍,电流减半,功率不变。听起来像是物理课上的公式,但落到实际体验上,差距大得离谱。
我一哥们前段时间换了台小米SU7,之前开的Model Y。有次一起去承德,路上聊起充电这茬。他说现在15分钟就能从北京跑到太原,以前得等大半小时。这种时间上的节省,对经常出差的人来说,比什么都实在。
最关键的是,电流小了,发热就少了。线缆可以做得更细,车内空间也能腾出不少。极氪001那个轴距能做到3米多,跟这个技术关系不小。
这笔账到底怎么算
800V车型普遍比400V贵个两万多,不少人觉得不值。但这事儿得看长远。
先说用车成本。800V平台的能耗确实更低,百公里能省个1-2度电。按北京的电价算,一年跑2万公里,大概能省千把块钱。听起来不多,但积少成多嘛。
再说时间成本。以前充电要半小时起步,现在十几分钟搞定。按普通人的时薪算,这个提升比省下的电费还值钱。
还有个很现实的问题,就是保值率。技术这东西,总是向前走的。现在的400V就像当年的功能手机,看着还能用,但迟早要被淘汰。二手车市场最认技术含量,落后的东西掉价特别快。
朋友圈里有个做二手车的哥们说,现在800V车型的保值率比同级别400V车型高8-10个点。按这个趋势,两三年后差距可能更大。
冬天见真章
电动车最怕过冬,这是公认的。电池一冷就怂,充电慢,续航短,各种问题一堆。
但800V在低温下的表现,确实让人刮目相看。零下二十度的环境里,续航保持率能到七成多,400V平台可能只有一半。
去年冬天在长春出差,开的就是台800V平台的车。同事开着Model Y,结果在服务区充电时,我喝杯咖啡就充好了,他还在那儿等着。那种优越感,真的挺爽的。
更关键的是,800V车型的预热系统也更给力。电池自加热的速度快了一倍多,冷车启动也更利索。
安全这块儿,厂家下了血本
电压高了,安全问题自然成了重点。800V的电压比家用电高好几倍,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问题。
不过现在的车企也不是吃素的。什么航空级绝缘材料、毫秒级保护系统,听起来挺玄乎,但确实管用。我看过一些测试报告,800V系统的故障率反而比400V更低。
当然,这些安全配置也推高了成本。但花钱买平安,总比出事后后悔强。
极氪那套双回路液冷系统,据说能在3毫秒内切断故障电路,比眨眼睛还快。这种技术含量,不是随便哪家都能做出来的。
基建跟不上,技术再好也白搭
说一千道一万,800V技术再先进,也得有配套的充电桩。现在的超充桩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主干道上,三四线城市还是以400V桩为主。
这就像买了5G手机却只有4G网络,有点憋屈。不过基建这事儿,从来都是慢半拍。当年4G普及也用了好几年,800V网络估计也得这个节奏。
好在各大厂商都在加速布局。极氪、比亚迪、华为这些玩家,都在疯狂铺设超充网络。按这个势头,两三年内应该能有明显改善。
华为推出的兆瓦级超充,单枪功率是特斯拉V4的三倍多。这种军备竞赛,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。
买不买,看你的用车习惯
如果你经常跑长途,或者住在充电设施比较完善的地方,800V车型值得考虑。那种充电速度的提升,真的能改变用车体验。
但如果你主要是城市代步,家里又能装充电桩,400V平台也够用。毕竟多花的钱,或许有更好的用处。
技术进步是好事,但别被营销套路给忽悠了。800V确实代表未来方向,但不意味着400V车型就一文不值。
就像当年从诺基亚换到iPhone,时机很重要。太早了当小白鼠,太晚了跟不上节拍。现在的800V技术,正好处在这个关键节点上。
我的建议很简单:如果预算够,使用场景合适,不妨试试看。毕竟技术这东西,用过了才知道好坏。
比亚迪最近推出的1000V平台,据说要把成本压得更低。零跑也把800V做到了10万多的价位。看这架势,800V普及的速度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快。
车这东西,买的不只是代步工具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。800V技术带来的改变,或许比我们现在看到的还要深远。
正规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